咨询电话:13923158716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

作者:admin  时间:2020-07-15 10:57  人气:

 
水稻机插具有减轻劳动强度、节省秧田、节省人工、高产稳产、节本增效等优势,培育适合机插的健壮秧苗,是机插秧技术发展的关键。
一、水稻机插育秧耗材物资
1.育秧盘。秧盘主要有毯状秧盘(9寸和7寸秧盘)、钵形毯状秧盘和钵苗摆栽秧盘3种类型。因育秧盘不同机插秧也有毯苗机插、钵苗机插和钵苗摆载3种类型。毯状秧盘和钵形毯状秧盘因塑料材料不同有硬盘和软盘。
2.育秧基质可分为旱土育秧、育秧基质和泥浆育秧3种。育秧基质和旱土育秧土壤结构松散,有利于秧苗根系的生长,在南方稻区,育秧基质和旱土育秧主要与播种流水线结合使用,效率高。旱土需要配合壮秧剂使用,挖土、碎土、混肥需要大量人力,且消毒难彻底。育秧基质直接使用,适合工厂化育秧。
 育秧基质
 
二、机插秧壮苗标准
水稻机插秧苗标准因季节不同而不同。单季稻机插秧所使用的是以育秧基质为载体的标准化秧苗,要求秧苗根系发达、苗高适宜、茎部粗壮、叶挺色绿、均匀整齐。南方单季稻机插秧秧苗一般秧龄15~20天,叶龄3~4叶,适宜苗高12~18厘米,秧盘秧苗均匀整齐,根系发达,根系盘结,且秧块提起不散,叶色淡绿色,叶片挺立。
双季早稻育秧期间气温低,秧苗生长缓慢,一般要求秧龄30天左右,叶龄3.5~4.5叶,苗高12~20厘米,秧盘秧苗均匀整齐,根系发达,根系盘结,且秧块提起不散,叶色淡绿色,叶片挺立。
双季晚稻由于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秧苗株高可适当放宽,双季晚稻机插秧苗的秧龄在12~20天,苗高12~22厘米,秧苗均匀整齐,根系发达,根系盘结,秧块提起不散,叶色淡绿色,叶片挺立,株高不超过25厘米。
秧块的标准尺寸为58厘米×28厘米,厚度一般为2.0~2.5厘米。秧块过薄或过厚会造成秧爪伤秧过多或取秧不匀。
双季晚稻机插壮秧

三、水稻机插育秧介质与苗床
1.育秧介质
育秧介质的选取和配制是育秧成败的关键,下面介绍泥浆、旱土和育秧基质配置与选择。
(1)泥浆。在适宜作秧田的稻田里,用手扶拖拉机带水旋耕2~3遍,然后作秧板。播种前1~2天,在秧沟里撒施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用量为每亩秧田20-25公斤,并与秧沟里的泥浆反复搅拌,在搅拌的同时去除泥浆里小石子、田螺和稻茬等杂物。也可利用无污染的池塘泥、河泥,泥浆粘稠要适度,过稠时加水搅拌,取泥时要去除泥中杂物,现取现用。
 
(1)旱土。旱土在取土前要求进行小规模的育秧试验,观察了解土壤对出苗的影响,以决定是否可作育秧营养土用。另外,在旱土育秧时还应该准备一些未经培肥及添加壮秧剂的过筛细土,一般每亩25公斤左右,主要用作播种后的盖土。
机插一亩大田一般需备营养细土100公斤,南方旱土多采自菜园土,或秋耕冬翻的稻田土,或其它适宜的山上黄泥土。将土壤粉碎过筛,细土粒径不得大于5毫米,其中,2~4毫米粒径的应达60%以上。要根据土壤的类型及肥沃程度合理培肥。一般肥沃疏松的菜园土过筛后可直接作床土;稻田土于早春在田块取土,粉碎晒干过筛后每100公斤土加氮、磷、钾比例为15∶15∶15的复合肥125~250克及250克左右的壮秧剂,均匀搅拌,起培肥、调酸、杀菌、壮秧作用。禁用未腐熟的厩肥、尿素、碳铵等直接作底肥,以防肥害烧苗。旱土加工后通过集中堆闷、农膜覆盖等措施,使肥土充分熟化。
(3)育秧基质。育秧基质的基本要求:质地疏松、透水通气、保水力强、肥力适中、中性偏酸, pH值为5.0~6.0,双季早稻育秧以5.0~5.5较为理想,水分含量低于30%,粒径≤5毫米,容重300-350kg/m³,有效氮<1.5%。既要满足培育壮苗的要求,又要适合机械化操作。
试验证明,当pH值在6.0以上时,土壤中速效磷、水溶性钾减少,铁、钙大量沉淀,锰、硼吸收率降低,微生物活动也会受到抑制。特别是作为水稻幼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之一的铁将失去活性,难以被根系吸收,导致秧苗因缺铁而叶色转黄,抗病力减弱。当pH值在5.0~5.5时,根系对铁的吸收顺利,培育出来的秧苗色翠绿、苗高适中、根系发达、百株干重高、胚乳消耗率低、耐寒力强,既使是连作早稻育秧期间在气温变化大的条件下,也不易发生腐霉病和立枯病。
连作早稻立枯病发生轻重还与育秧时的温度有关。当播种期日均温在10℃以下,pH值超过6.0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播种期日均温稳定在10℃以上,pH值超过6.5时必须对床土进行调酸。一般情况下,土壤调酸工作要在播种前20天进行,PH值6.0~7.0的土壤,每平方米床土施硫磺粉50~70克,pH值7.0以上每平方米施硫磺粉75~100克,施后均匀拌于10cm的床土中,并浇足水以促进分解。由于壮秧剂中已有硫磺粉成分,多数土壤施用壮秧剂后也可以起到调酸作用。
连作晚稻由于育秧期间气温高,秧苗生长快,同时受生育期限制,要尽可能延长秧龄,需要减少施肥量和增施多效唑来控制秧苗高度。研究表明,多效唑(MET)对秧苗株高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连作晚稻育秧时一般每平方米施用15%多效唑60~90克,可以合理调控秧苗生长,培育壮秧。
2.苗床或秧板准备。
南方稻区机插育秧普遍采用大田育秧。要选择避风向阳、土壤肥沃、有利排灌、运秧方便、便于操作管理的田块做秧田,避免在荒草地、药害田、污染田育秧。秧田和大田的比例为1:(80~100),即100亩大田需准备秧田1.0~1.3亩。秧田一般集中安排,以利管理。
大田育秧要提前7天左右上水耕田耙地开沟做畦,秧畦宽度1.4~1.5米、秧沟宽30厘米、沟深15~20厘米,畦长视大田宽度而定,四周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开好平水缺。秧畦做好后,排水晾畦,使畦面沉实。播前2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使畦面达到“实、平、光、直”。实,畦面沉实不陷脚;平,畦面平整;光,畦面无残茬杂物;直,秧畦整齐沟边垂直。用稻田泥浆育秧的沟宽应在50厘米左右,便于取泥浆,秧畦做好后保持半沟水,这样既能使沟中泥浆不板结,便于播种时泥浆取用,又能晾畦面。采用旱地(或菜园地)做秧畦,只需起垄形成畦,拍实畦面,四周便于排水即可。畦面宽1.4米,长度按实际需要确定。
旱地苗床要求平整、苗床表层土壤稀松,秧盘摆放后与苗床土壤密接。

四、水稻机插育秧播种与铺盘
1.秧盘类型及数量。根据水稻季节和插秧机类型选择适宜的秧盘,传统秧盘多数为平底毯状机插秧盘,也可采用水稻钵形毯状秧盘培育上毯下钵的钵形毯状机插秧苗,。
 水稻钵形毯状机插秧苗
 
插秧机行距为30厘米,栽插密度主要通过调整株距实现,南方双季早稻机插株距为12~14厘米,每亩插1.8~1.6万丛,按每秧盘机插取秧量为650丛计,加备用秧5盘,每亩秧盘用量为28~33盘。双季杂交稻机插时一般株距控制在14~18厘米,每亩插1.2~1.6万丛,则每亩秧盘用量用为23~28盘。南方单季稻机插时一般株距控制在16~20厘米,每亩插1.1~1.4万丛,育秧每亩大田一般需准备15~25张左右的秧盘。
2.播种期。播种期一般要根据机插水稻品种的特性、当地的温光条件和前作的收获期等因素确定。早稻应着重注意倒春寒对秧苗的危害,在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以上,开始播种;还要注意幼穗分化和抽穗扬花期高温的危害,播期不可过迟。晚稻主要考虑安全齐穗对气温的要求。
一般早稻在3月中下旬播种,秧龄20~30天;单季稻播种期相对灵活一些,江、浙等省单季稻机插的适宜播期为5月下旬至6月初;双季晚稻要根据早稻收获期合理安排播种期,播种期通常要比常规手插秧推迟10~20天,一般在6月底至7月中旬,秧龄15~18天。同时要依照实际情况(如插秧机拥有量、栽插面积、机手熟练程度、工作效率等),确定适宜移栽期,安排好栽插进度,分期分批浸种,严防秧龄超期移栽。
3.播种量。早稻机插秧绝大多数为常规稻,播种量按干种计算:120~150克/盘;单季稻机插秧播种量常规稻100~120克/盘、杂交稻70~100 g/盘;双季晚稻中常规稻为120~150克/盘,杂交稻为80~100 g/盘。播种量还要根据品种的发芽率和千粒重等因素调节,发芽率高、千粒重轻的品种可适当降低播量;而发芽差、千粒重大的品种要适当增加播量。
4.浸种催芽
(1)种子质量与选种。机插秧种子的质量要求比手工插秧严格,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在85%以上,成苗率一般在70%以上。尽可能选用标准的商品种子,育秧前严格按要求做好种子发芽试验,种子发芽率是决定播种量的重要依据。水稻种子一般采用风选法和清水漂选法选种。采用风选法选种,先将种子日晒1~2天,再用低风量扬去空瘪粒,确保种子均匀饱满,发芽势强。采用清水漂选法是利用水的浮力将种子分为浮沉两部份,分别催芽、播种,可使同一盘秧苗生长相对整齐。
(2)浸种催芽。根据播期、机插面积提前推算好种子用量及浸种、催芽时间。
药剂浸种。水稻以稻种带菌为主的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此外还有苗期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这些病害均可用药剂浸种的方法来防治。浸种时可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1支(2毫升)加10%吡虫啉10克对水6~7公斤,浸种量为5公斤。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防治水稻病害的药物对水浸泡。浸种时间长短随气温而定,一般籼稻在30℃的温度下需浸泡2天。稻种吸足水分的标准:谷壳透明,米粒腹白可见,米粒容易折断而无响声。浸种时使用强氯精或浸种灵,并采用间隙浸种催芽法,有利种子吸水和供氧。
催芽。催芽的主要技术要求是“快、齐、匀、壮”。“快”是指2天内催好芽;“齐”是指发芽势达85%以上;“匀”是指芽长整齐一致;“壮”是指幼芽粗壮,根、芽比例适当,颜色鲜白,气味清香,无酒味。根据种子生长萌发的主要过程和特点,催芽可以分为高温破胸、适温催芽和摊晾炼芽三个阶段。
高温破胸:自稻谷上堆至种胚突破谷壳露出时,称为破胸。种子吸足水分后,适宜的温度是破胸快而整齐的主要条件。在38℃的温度上限内,温度愈高,种子的生理活动愈旺盛,破胸迅速而整齐;反之,则破胸慢,且不整齐。为了促进破胸整齐迅速,须保持谷堆上下、内外温度一致,必要时需进行翻拌,使稻种间受热均匀。
适温催芽:自稻种破胸至幼芽伸长达到播种的要求时为催芽阶段。手播育秧催芽标准为:根长达稻种的1/3,芽长为稻种的1/5~1/4,或90%的种子“破胸露白”。“湿长芽、干长根”,控制根芽长度主要是通过调节稻种水分来实现,同时要及时调节谷堆温度,使催芽阶段的温度保持在25~30℃,以保证根、芽协调生长,根芽粗壮。
摊晾炼芽:催芽后还应摊晾炼芽。一般在谷芽催好后,置室内摊晾4~6小时,当种子水分适宜不粘手即可播种。一般情况下破胸露白率达90%以上时,亦可不必进行催芽就播种。
连作晚稻浸种时还要注意每隔6~10小时就将种子捞出晾一下。同时为了防止秧苗过高,浸种最后阶段要用烯效唑或多效唑溶液浸泡6~8小时。不同品种的烯效唑溶液浓度与浸种时间要通过试验确定,在事先未经试验,缺少把握时,为安全起见,可以先使用较低浓度的烯效唑,较短的浸种时间,等以后发现难以控长时,在秧苗生长期间再进行叶面喷施。。一般情况下烯效唑溶液浓度:杂交品种150~200毫克/千克,粳稻或糯谷100~150毫克/千克,籼稻品种50~100毫克/千克。浸种后,要用清水将种子漂洗干净,以清除残留在种子表面的药液。
5.装盘、播种与摆盘
(1)基质育秧。基质育秧详细操作请参照技术服务-育苗技术-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规程
水稻流水线播种 
 
(2)旱土育秧。每盘装入4公斤育秧营养土,装入秧盘后用木片刮平,厚度以2厘米为宜,切忌装得过多,使秧块过厚影响机插效果。装土后,用洒水壶将盘内营养土淋湿,使营养土水分达饱和状态。如果是大面积育秧的则在播种前1天灌平沟水,使铺撒在秧床上的细土充分吸湿后迅速排放,使土壤的含水率达85%~95%。可结合播种前浇底水,用65%敌克松与水配制成1:(1000~1500)的药液对床土进行喷浇消毒。
(3)泥浆育秧。先摆盘后播种。先在秧板上依次整齐平铺两排秧盘,盘与盘的飞边要重叠排放,盘底与床面紧密贴合。后将秧沟内经沉淀后的表层泥浆舀入盘内作营养土,作营养土的泥浆里不能有石头、田螺和稻茬等杂物;或制作孔径为1厘米的筛子,把筛子压入畦沟中,让泥浆溢上筛面,再把溢上筛面上的泥浆装入秧盘,厚度以2.5厘米为宜。一般沙质土壤的泥浆装盘后0.5~1.0小时即可播种,而粘性土质的泥浆装盘后要经2~5小时才能播种,否则会使种谷下沉造成闷种烂芽。
播种可采用机械播种或手工撒播的方式。流水线机械播种用于基质育秧和旱土育秧,可一次性完成铺土、洒水、播种、覆土等工序。
堆码催芽 
 
6.覆土
用泥浆育秧可不覆土,直接用抹板将种子轻压与泥面接触即可。如果大部份种子有半粒谷自然沉于泥浆中,就不需再用抹板轻压。
基质育秧和旱土育秧要覆土,播种后用抹板将种子轻压与泥面接触,后均匀撒盖种土,覆土厚度为0.3~0.5厘米,以刚盖没种子为宜,不能过厚。盖种土应使用未经培肥和拌有壮秧剂的过筛细土,覆土后不可再洒水,以防表土板结影响出苗。

五、培育壮秧的管理
1.覆膜保温。秧盘上秧板后,早稻育秧需用搭拱棚覆盖地膜进行保温,保证膜内高温高湿,以促齐苗。一般于2叶1心期开始适时揭膜炼壮苗,揭膜通风时间、揭膜程度根据气温变化掌握。膜内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5~30度之间,以防烂秧和烧苗。早稻一般在秧苗出土2厘米左右时即应揭膜炼苗。揭膜原则:由部份到全部逐渐揭,晴天揭,阴天盖;白天揭,晚上盖;高温揭,低温盖。当日平均气温低于12℃时不应揭膜。1叶期控温控湿,膜内温度超过25℃应揭开膜的两头进行通风降温。2叶期通风炼苗防徒长,晴天、白天将膜全部打开,傍晚将膜盖好;阴天中午揭开,雨天膜两头揭开通气;大风少炼,久雨初晴缓炼,弱苗少炼、缓炼,壮苗多炼。3叶期炼苗控长,应注意保温防寒,除阴雨天外,实行日揭夜盖的方法,当最低气温稳定在15℃可将膜全部揭开,但不要收膜和拆棚,遇到雨天时,还应重新盖膜。
单季稻和双季晚稻播种多采用田间育秧,育秧期间温度较高,且强光照射,因此在育秧过程中必须注意降温保湿,以确保出苗、齐苗。降温保湿的办法:沟灌平肩水,使沟水缓慢地渗入床土;于傍晚播种后,平盖地膜1夜,防止床土水分蒸发,第2天日出后揭膜,这样,种芽就能基本上全部露出土表;播种后,通过在床土表面覆盖遮阳网等措施,既能避开强光照射,又可防止床土水分蒸发过快,起到降温保湿的作用,还可防止因雷阵雨冲刷床土造成种子外露,齐苗后除去上述覆盖物。覆盖遮阳网效果尤其好,在降温保湿的同时还可防止鼠、雀为害。
2.施肥。如果基质育秧,泥浆育秧时泥浆中已经拌有足够肥料,秧苗生长期间一般不用在施肥。断奶肥可施可不施尽量不施。如果一定要施肥先上水进秧盘,后用尿素加水泼浇或洒水壶喷洒,于傍晚进行,施肥后用清水冲洗,防止造成肥害。移栽前3~5天视秧苗长势适施“送嫁”肥。秧苗叶色褪淡,每亩秧苗用尿素4.0~4.5公斤对水500公斤,于傍晚洒施,施后洒清水洗苗以防肥害伤苗;叶挺拔而不下披,每亩秧苗用尿素1.0~1.5公斤对水100~150公斤进行根外喷施;秧苗叶色浓绿,且叶片下披可免施,只用控水措施来提高秧苗素质。
3.水分管理。秧苗3叶前保持盘土湿润不发白,移栽前控水,促进秧苗盘根老健。湿润管理主要采取间歇灌溉的方式,做到以湿为主、干湿交替,达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湿,以水护苗目的,对防止青枯死苗的腐霉和镰刀菌对秧根的侵染的效果也较好。揭膜时灌平沟水,自然落干后再上水,如此反复。睛天中午若秧苗出现卷叶要灌薄水护苗,雨天放干畦沟水;遇到较强冷空气侵袭,要灌拦腰水护苗,回暖后待气温稳定再换水保苗,防止低温伤根和温差变化过大而造成烂秧和死苗;气温正常后及时排水透气,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5天控水炼苗,以干为主,睛天半沟水,雨天放干畦沟水,保持盘土不发白、不出现裂缝。在起秧栽插前,若遇雨天要盖膜遮雨,防止盘土含水过高,影响起秧栽插质量。
4.秧苗调控。机插秧由于播种密度大,基本采用中小苗机插,机插时的叶龄一般在2.5~4.0叶,秧龄15~20天,苗高在12~18厘米。单季稻和连作晚稻育秧时气温高,秧苗生长快,而机插秧适宜中小苗机插,需要防止秧苗旺长。研究表明,多效唑(MET)对秧苗株高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能明显控制机插秧苗高度,延长秧苗秧龄弹性。具体施用时间和施用量:秧苗1叶1心期每亩秧田用15%多效唑粉剂75~100g对水喷雾。
5.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做好秧苗期病虫害的防治工作。1叶1心期时要防立枯病,每10平方米用敌克松10克加水1公斤喷施;坚持带药移栽,在机插前1~2天每亩用2.5%快杀灵乳油30~35毫升对水40~60公斤进行喷雾;在稻叶纹枯病发生区,每亩加喷10%吡虫啉乳油15毫升,以控制灰飞虱的数量。

六、水稻机插育秧的问题分析与对策
1.种子出苗差。常出现种子出苗差、出苗不整齐和秧盘内秧苗分布不均匀等现象,从而影响机插质量,严重时甚至无法机插。出苗差的原因多方面,主要由种子质量差,种子发芽率低,秧盘土处理不当等造成。秧盘底土用肥量太高,特别是施用尿素等肥料,壮秧剂用量过大,没有充分与土壤拌匀及可能在盖土中加用肥料和壮秧剂。
育秧前要做好发芽试验,选择符合标准的种子进行育秧,用作机插秧育秧的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应该在85%和70%以上。在育秧床土处理过程中,要选用合适的肥料种类,肥料和壮秧剂用量也要恰当。旱土育秧取土前要求进行小规模的育秧试验,观察了解土壤对出苗的影响,以决定是否可做育秧营养土。育秧肥料应选用复合肥,且和壮秧剂的施用量要适宜,一般每100千克粉碎晒干过筛后土所加复合肥125~250g,壮秧剂250g左右,加后均匀搅拌。禁用未腐熟的厩肥、尿素、碳铵等直接作底肥,同时播种后盖土不能施用肥料及添加壮秧剂。
2.出苗不整齐。育秧过程常出现种子出苗不整齐,形成大小苗的现象。主要原因有可能是种子播种前未进行选种,导致催芽不一致;另外,播种覆土时,盖土不匀,土厚的地方易造成闷种,导致局部出苗慢,生长滞后;覆膜期间遇雨水未能及时清除膜面积水,造成“贴膏药”,影响秧苗生长;秧板不平,致使板面土壤水分不均匀,局部秧苗处于水分胁迫状态,生长缓慢。
主要对策:种子催芽浸种前一定要选种,去空瘪粒,确保种子均匀饱满,发芽势强,催芽 “快、齐、匀、壮”,使同一盘秧苗生长相对整齐;在育秧时应力求秧板面平直;播种后盖土均匀,以看不见芽谷为宜;覆膜期间要根据天气情况调节膜内温度,并在雨后及时清除膜面积水。
3.秧苗高度不整齐。秧床内秧苗长势不一,生长高度参差不齐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育秧用床土拌肥或拌壮秧剂不均匀;还有就是秧板高低不平,秧苗肥水管理不平衡。
肥料和壮秧剂在床土中未拌匀,将造成多的地方烧苗,拌不到的地方苗发黄,致使秧苗素质参差不齐。出现这种现象,要及时揭膜灌水,把水灌至略高于秧盘约1厘米,保持1~2小时后将水放出,保持沟中有水,重新把膜盖好,早晚各1次,连续2~3天后,矮苗与高苗的差距明显缩小,黄苗开始转青,缺苗的地方也开始冒出尖尖芽头;之后每晚灌水1次,水面至秧盘上,逐渐转入正常管理。可采用下列操作方法:将拌有壮秧剂的肥土均匀地洒在秧盘的底部,然后铺上床土,淹水后播种盖土。这样处理,一方面能从根本上保证壮秧剂均匀,另一方面将壮秧剂放在床土底部与稻种隔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发芽时,稻谷本身的营养足够幼苗吸收利用,壮秧剂基本不会影响幼芽的生长,秧苗生长较一致;等到幼苗发育到一定程度,稻种自身养分逐渐耗尽,这时秧苗的根系已经深入到床土的中下部,能从床土中吸收壮秧剂的养分满足秧苗生长,但此时壮秧剂对秧苗长势的影响也比较小了。
秧床不平或一边高一边低或两边高中间低,秧床各块保水能力不一,造成水分足的地方秧苗生长快,少水的地方秧苗生长慢。对策是选择秧床时需选择平整的大田或蔬菜地作秧床,忌选择有坡度的河塘边作秧床。
4.“戴帽子”秧苗。机插秧育秧过程中,常有不少秧田出现“戴帽子”秧苗(盖土被秧苗顶起),有些生长较慢的秧苗芽尖粘在被顶起的土块上而被拔起,至使白根悬于半空中;未被拔起的秧苗由于没有了盖土,秧根也裸露在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盖土过干、过细、厚度不均匀、床水过多等原因所致。这问题主要出现在旱地土育秧上。
对已出现这种情况的秧苗,可以用细树枝在床土上轻轻拍打,使顶起的土块被震碎后掉落下去,然后揭开盖膜,适当增撒一些细土,将秧根全部盖住,再轻喷些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湿润,同时将粘于秧叶上的泥土冲洗下去,最后将盖膜复原。
5.秧苗枯死。由于水稻机插育秧较常规手栽稻育秧密度高,秧苗素质相对柔弱,在秧田期,特别是2~3叶期,秧苗正处于离乳期前后,如遇低温,易造成青(黄)枯死苗。
青枯死苗主要是指秧苗受低温影响,或暴晴后未及时灌水,造成秧苗失水而枯死的现象,属急性生理病害,通常成片发生。病苗从幼嫩的心叶部分开始萎缩呈筒状,然后整株萎蔫死亡,死后叶色暗绿,但秧苗茎部尚未腐烂,手拉秧苗,根部与秧苗地上部不会轻易脱离,根呈水烫状。
黄枯死苗是秧苗在低温下缓慢受害后所发生的死亡现象,属慢性生理病害,通常一簇一簇发生。发病时从叶尖到叶茎,由外到内,从老叶到嫩叶,逐渐变黄褐色枯死,秧苗基部常因病菌寄生而腐烂,手拉秧苗,根部易与秧苗地上部脱离。
主要预防措施:育秧期间遇低温寒潮时,要灌水保温,若湿冷天气持续时间长,需要在秧田水温、土温和气温差距逐渐缩小时采取勤灌勤排或日灌夜排的方法,以提高水温和供给氧气量,防止死苗。冷后暴晴要及时灌深水护苗,缓和温差,后逐渐排水,切忌在天晴时立即排干水,以防秧苗体内水分收支失去平衡,造成生理失水,发生青枯死苗。
6.秧苗立枯病。立枯病是机插秧育秧时需要重点防治的病害,受立枯病危害的幼苗茎基部先变黄至黄褐色,严重时腐烂软化,全株青枯或变黄至褐色枯死,病苗茎基部会长出粉红色或灰褐色霉状物。机插秧采用专用秧盘进行育苗,在育苗过程中,一旦受到水稻立枯病为害,常造成机插秧苗数量不足,漏插现象严重,须进行人工补栽,为害严重的苗床,甚至要补种重插。
水稻立枯病属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病原真菌侵染而引起的。其致病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致病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的蔓延在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气温过低,对病原菌发育和侵染影响小,但对幼苗生长不利,导致幼苗根系发育不良,营养吸收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将加重。另外,苗床土壤粘重、偏碱,苗床整理粗放,以及播种过早、过密、覆土过厚均有助于立枯病的发生。
立枯病的主要防治措施:首先做好床土配制及调酸工作,菜园土和旱田耕作层土壤多属中性或微碱性土壤,需施用壮秧剂进行土壤调酸处理,把pH值调至6.0以下;其次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70%敌克松600~800倍液于播种前喷湿苗床底土、播后喷湿盖种土,底土和盖种土各喷1次,不能重复,以免造成药害;做好药剂浸种工作,经过药剂浸种后的种子需用清水冲洗干净再进行催芽播种;或者在秧苗1叶1心至2叶1心期,用70%敌克松6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1~2次。
7.其他主要病害。机插秧无法像人工插秧一样在插秧前对病株和弱株进行选择和剔除,因此,育秧过程中尤其要做好秧苗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尽可能不带病株入田。水稻以稻种带菌为主的病害有恶苗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此外还有苗期通过灰飞虱传播的条纹叶枯病等。
这些病虫害均可通过药剂浸种来防治。每5公斤种子浸种时可选用使百克或施保克1支(2毫升)加10%吡虫啉10克对水6~7公斤;另外,还要根据当地农业部门提供的防治水稻病害的药物对水浸泡。浸种时间长短应随气温而定,一般2天左右,使用强氯精或浸种灵,采用间隙浸种催芽法,有利种子吸水和供氧。
8.秧块根系盘结不结实。机插秧苗要求均匀整齐,苗挺叶绿,根系盘结,秧苗成毯,秧块提起不散。一般播种量低于40g/盘时,将导致秧盘内秧苗数量过少,单位面积内根系生长量小,根系盘结差,秧苗成毯困难;还将导致秧苗机插漏秧率高。
对策:确保适宜的播种量,一般杂交稻播种量50g/盘以上,常规稻播种量80 g/盘以上,播种时还要做到均匀播种。
9.泥浆育秧秧块出现开裂和缩小。泥浆育秧在长期缺水时容易开裂和缩小,机插时容易造成漏秧。泥浆开裂和缩小的原因主要是育秧时水分管理不到位所致。
如果泥浆开裂,应该及时灌水,并使秧板上水,以保证开裂和缩小的泥浆能膨胀回复原状,保证机插质量。从育秧基质土壤的通透性及对秧苗生长的影响看,在育秧时适当添加一定比例的稻草秆能明显改善基质的物理状态,有利于秧苗的根系生长,根冠比提高,同时也可改善泥浆开裂问题。
10.秧块大小不符合机插要求。规格化秧苗是保持机插质量的前提。秧块不合机插标准规格的主要原因是用软盘育秧造成秧块变形,或双膜育秧切块不标准。
用软盘育秧时,如果秧盘铺放不紧密,所育秧苗的根系将变成倒梯形状,床土下表面窄、上表面宽,其宽度超过28cm,插秧时无法正常栽插,导致秧苗卡在秧箱中下不去而出现断行的情况。在育秧铺软盘时,一定要注意将相邻的秧盘相互紧靠,防止铺入床土后发生胀盘,使育出的秧块超出规定宽度;铺放软盘时用拇指与食指并排在两盘边框的下边缘从头至尾捏一遍,这样就能保证秧盘的底部完全紧靠在一起,上口边框互相支撑,不会发生变形;在秧盘的外侧边要用泥土将秧盘边框靠实,不让其向外胀出。这样育出的秧盘才能方方正正,机插时才会送秧顺畅,减少断行情况发生。
双膜育秧时为确保秧块尺寸符合机插标准,应事先制作切块方格模框,再用长柄刀进行重点切割。
11.超秧龄秧苗。南方水稻的机插秧秧苗一般秧龄15~20天,叶龄3~4叶,适宜苗高12~18厘米,秧苗太小时机插质量受到影响,太高则机插时伤秧严重,影响秧苗返青。但常常由于育秧时间与移栽时间测算不准,人为造成超秧龄秧苗;或因天气持续干旱造成水荒,不能及时移栽,或一次连片育秧面积过大,插秧机来不及栽插等原因造成超高和超龄的秧苗,影响机插质量,增加伤秧率。
对策:正确估算机械日工作量,准确推断育秧时期及每期育秧面积;另外,通过喷施多效唑调控秧苗生长,培育壮苗,延长秧苗秧龄弹性。一般为防止秧苗旺长,控制秧苗高度以适应机插,秧苗1叶1心期前每亩秧田可用15%多效唑粉剂75~100克对水喷雾。
12.秧盘秧苗起秧困难。机插秧育秧如果秧盘底孔太多或孔径太大,根系生长较快,常扎根入秧板的土层,在起秧环节,直接搬运秧盘时,有时会出现起秧盘困难,或拿起秧盘时,盘底带起很多泥土,而给机插带来很大困难。
做好育秧期间的水分管理工作,根据机插日期,一般在插秧前3天,灌水淹至秧板后再排干,以保持床土湿润。此时应做好秧苗的断根工作,具体做法是在插秧前1~2天,先用手工预起秧盘,后重新放回原位,这样根系会因缺水往盘内收缩,在隔天正式起秧时就不会出现盘底带泥的现象。
推荐阅读: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规程
 



Copyright © 广州市生升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地址/Add: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花卉博览园内   电话/Tel:13923158716    粤ICP备1503263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