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发展和从事农业劳动者的年龄不断老龄化。水稻种植的机播、机插、机割、机
	烘已经成为发展趋势!工厂化育秧在国家农业部、各省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水
	稻育秧中,水稻苗的绵腐病是较为常见的病害:
	一、表现症状:
	绵腐病常见于苗床,病菌普遍存在于污水中。水稻播种后,病菌浸染幼芽,7天左右显症,起初在颖壳破
	口或幼芽基产生乳白色胶状物,随后向四周放射长出白色絮状菌丝体。秧田初期为点片发生,若遇低温绵
	雨或厢面秧板长期淹水,病害会迅速扩散,造成全田性死苗。
	
 
	二、发生原理:
	绵腐病是水稻秧苗期常发生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绵腐病多发生在3叶期前长期淹水的湿润苗床。播种后遇
	低于10度以下的低温,秧苗根系活力减退,吸水吸肥能力下降,引起根系生长缓慢,秧苗抗性下降,病菌
	便趁虚而入,浸染秧苗,造成烂秧。秧苗3叶期前后,气温愈低,持续的时间愈长,烂秧就愈严重。稻苗
	幼芽长到1.5厘米长时最易发生此病。发病时先在秧苗幼芽部位出现少量乳白色胶状物,以后长出白色绵絮
	状物,并向四周呈放射性状扩散,直至布满整粒种子,后期病粒上的绵絮状物因附着了其他藻类而变成绿
	色或因沉淀铁质而呈铁锈色。
	三、预防措施:
	1、水分管理
	育秧播种后至出芽前,秧田厢面保持湿润,不能过早上水至厢面,遇低温下雨天短时灌水护芽。一叶展开
	后可适当灌浅水,2叶期至3叶期以保温防寒为主,要浅水勤灌。寒潮来临要灌“拦腰水”护苗,冷空气过
	后转为正常管理。
	
 
	2. 药物防治
	播种前用敌克松进行苗床消毒。一旦发现中心病株后,应及时施药防治。亩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至10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硫酸铜1000倍液均匀喷施。绵腐病发生严重时,秧田
	应换清水两三次后再施药。此外,亩撒施草木灰15公斤至25公斤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