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生特点
病原真菌以休眠孢子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中存活越冬。病菌抗逆能力很强,可在土壤中存活并保持侵染力达6年以上;其萌发和侵染最适土温为20-25度,但在9-23度均可发育,适宜相对湿度为70%-98%,适宜土壤酸碱度为PH值5.4-6.5。病菌远距离传播主要通过感染西兰花苗或带菌的泥土,田间近距离传播则主要借助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虫及农事操作等。通常连作、地势低洼、偏酸性土壤及钙不足的地块,发病较重。另外天气对本病的影响力较大,如移栽时或移栽后营养生长期间下雨天偏多,往往发病率较高。
3、综合防控技术
a. 合理轮作
轮作换茬是防治西兰花根肿病的主要措施,合理轮作可使病情显著减轻,一般最好与大葱、韭菜、辣椒等抗耐病蔬菜、禾本科作物或水生蔬菜实行2-3年轮作。重病地轮作年限应至少在5年以上。
b. 无病育苗
选择未受侵染的地块作苗床,将苗床土消毒后育苗,或用草炭、塘泥、稻田土等无病土育苗,禁止移植病区的带病幼苗。
c. 加强田间管理
一是针对西兰花根肿病菌适宜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因此可采取土壤处理方法,即通过施用草木灰、氯化钾等碱性肥料或消石灰,调节土壤PH值,从而降低根肿病发病率;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及时排出田间积水,清洁田园,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深埋或带出田外烧毁,并在病穴周围撒上消石灰,以防病菌蔓延;三是对于换茬病田清除根肿病残体,翻耕土壤,以加速病残体分解,减少田间初侵染源。
d. 化学防控
在未发生或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选用15%恶霉灵水剂500倍液,或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600倍液,或1000亿活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200倍液等加嘉美红利800倍液浇根处理,每隔7天一次,连灌2-3次,视土壤干燥程度每株浇灌药液200-300毫升。